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你用了这么久的Type-C接口,其实是残废的?

2021-04-09| 发布者: 黄石新闻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最近,小编又双叒叕给弄丢了一根充电线。本来嘛,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直接再买一根就是了,价格也不贵。但......
赚钱

  最近,小编又双叒叕给弄丢了一根充电线。

  本来嘛,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直接再买一根就是了,价格也不贵。

  但谁叫小编原来用的那根线刚好有一点特殊,一条线上分别拖着Lightning、Type-C和micro-USB三个不同类型的充电头。

  

  一下子一丢丢所有,新充电线还没到的这几天日子里,小编算是体会到了本不该有的充电焦虑:

  先是跑去找师兄A借了Type-C线给手机充电;再从师姐B那借了Lightning线给iPad充电;最后再问室友借了micro-USB给耳机充电。。。

  一来二去问人借充电线的次数多了,小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虽然现在Type-C接口在安卓手机上已经大规模普及,几乎成了标配,但在其他数码设备上,接口的“历史遗留”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和这几年智能手机越做越薄、越做越轻一样,数码设备的接口,也经历过一个变小变薄的过程。

  拿USB接口来说,从最初的标准USB、到后来的Mini-USB,再发展到micro-USB。

  

  尽管接口在不断的变轻薄,有个特别反人类的设计却一直存在:不支持正反盲插。

  这就有点尴尬了,对小编这种喜欢在夜间玩手机的人来说,熄灯后睡前的盲插几乎没有成功过,很多时候还差点大力出奇迹把充电头给插弯。

  

  来源:Lifehack

  直到后来能正反随便插的Type-C接口的出现,“USB永远插不准”的世界性难题才得以解决(当然,特立独行的苹果也有了Lightning接口,顺便收一波MFi税)。

  

  不用事先区分方向,不需要找对正反就能插入,简直再方便不过,Type-C接口可以说是完美的提升了我们对数码设备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可Type-C接口出现归出现,好用归好用,精明的厂商们舍不舍得给自家产品用就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这次小编丢了线,如果自己的设备接口全是Type-C,那么只要再借一根线就完事,哪还要麻烦这么多人借不同的充电线。

  话虽如此,不过就算你现在的电脑、手机等设备都已经用上了Type-C接口,很多情况下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有不少都是残血版。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明明接口都是一样的Type-C外形,并且都能用同一根线来充电,怎么突然和处理器一样冒出个残血的概念?

  在开始解释之前,小编先不得不提一个很厉害的非营利组织:USB-IF协会(USBImplementersForum),也就是现在的USB标准化组织。

  

  这家组织自打成立以来,就制定了包括PD快充、USB等接口在内的很多技术规范,从而让计算机/手机等设备的外设扩展有了统一的标准。

  Type-C就是USB标准化组织当时为了解决USB接口规范不统一,充电时只能单向传输等缺点而在14年制定推出的全新接口。

  它的全称是USBType-C接口,其实就是一种USB的物理硬件接口形式,在Type-C之前,当然还存在着Type-A接口和Type-B接口。

  

  各种接口的外形

  从定义上我们也不难理解,只要接口的引脚、样子和Type-C相同,都可以叫做是Type-C接口。

  其实要说乍一看,Type-C接口相比起其他接口也没多大区别,也就是体积小、支持正反插罢了,这点优势好像也不足以统一掉其他接口啊?

  

  这还得得益于USB-IF后来推出的一个AlternateMode的交替模式,这个模式支持将USBType-C接口用作其他的用途。

  很多朋友也知道,一台电脑上,除了电源充电口,往往还会设置有HDMI、DVI、VGA、DISPLAY、USB等等好几个扩展接口。

  

  这么多接口放一起,虽然用起来方便但也占用了不少物理空间,有了替代模式,Type-C接口功能就变得更加强大。

  光是一个Type-C接口不仅可以充当电源口,还可以插U盘耳机、外接键盘或者显示器。

  无论是数据传输、还是音视频输出、充电等功能,都可以通过Type-C来实现。

  

  但前面也说了,Type-C仅仅只是个接口的形态,想要实现诸如前面所说的功能,光有接口是不行的,还需要有相应的接口传输协议的支持。

  如果把Type-C接口比作是一条高速公路,货车、客车、轿车想要开到这条路上行驶,就必须遵守相应的协议规定。

  

  此时,车型就好比接口的功能,协议则规定了能上路的车型和最快速度。

  在Type-C这个载体上,最常见的接口传输协议就是USBX.X版本和Thunderbolt3(雷雳3)这两个协议。

  USBX.X的协议有USB2.0、USB3.1GEN1、USB3.1GEN2、USB4,等版本,数据的传输速率随版本号依次递增。

  

  拿USB3.1GEN2版本的协议来说,最大传输速率有10Gb/s,尽管它的传输速率已经够快,但比起雷雳3全速40Gb/s来说差距还是很大。

  

  这就导致了两台手机或者电脑,即使都用Type-C接口,却因为各自的传输协议不同,接口性能差距带来的体验可以是天差地别。

  使用USB3.1Gen1协议的手机连电脑传文件和相册备份数据,只需要10分钟。

  

  到了使用USB2.0协议的手机上,连电脑传文件和相册备份数据,可能就要三个多小时。。。

  

  参数没有特别注明,那大概就是USB2.0了

  放在电脑上也是一样。

  同样是Type-C接口,一台只能用Type-C接口来充电,另外一台却能用Type-C接口外接四台4k的显示器或者显卡坞,扩展性能不尽相同。

  

  虽说Type-C接口在未来取代其他接口是一种趋势:它支持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更先进的传输协议……但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完全替代老接口。

  大多数用户的鼠标、键盘、显示器、移动硬盘等设备还需要Type-A口,厂商暴力推动等于让用户手里的产品变成了电子废品(除非用转接头)。

  同时,很多厂商虽然给产品配备了Type-C接口,但它们其实并不是“满血版”接口:

  少几个有效针脚啦,只支持低速率协议啦……说白了还是为了省钱做的虚有其表的玩意儿,而消费者现在也不够了解Type-C接口,虽然有些功能他们未必用得到。

  因为这些种种问题,Type-C接口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还需要时间,但哪项技术不是这样呢?

  如果有一天真的成本下降,消费者意识提高让Type-C完全普及,那么整天丢数据线的小编再也不怕了,看谁桌上有直接偷一根就跑。

  “现在标准太多,我都有接口恐惧症了”

  作者:托尼

  来源:差评

  本文经差评微信号:chaping321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黄石新闻网 X3.2  © 2015-2020 黄石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