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历史课本上的四大名镇之一景德镇,已经蜕变成小X书上的网红城市,一搜景德镇,出来一大波在柴窑里凹造型的。 但是,如果光是来景德镇拍照打卡和买买买,对于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城市来说也有点可惜,我想花点时间来了解『瓷都』的过去和现在。 这篇推文你将了解到: 不乏味不深奥的瓷器知识点速成,青花色号原来比口红还多 那些网红打卡点值不值得去 虽然有少数几个网红打卡点,但景德镇还远远没有大火,逛吃买都很悠闲,不会人挤人、物价合理,值得你现在放进行程考虑~ 三宝村的隐居景德艺术酒店,枯荷用废弃陶片和电线做成,这是我见过最有艺术感的大堂之一 了 小X书上最热门的景德镇打卡点丙丁柴窑,确实比较“好拍” 模特Mingo 我曾经在匠人传统深厚的京都旅居三年,在京都走访匠人老铺、逛陶艺市集、采写《京都好物》时,其实经常想到景德镇。京都无疑是日本历史的代表,而能代表中国历史的城市,除了北京和西安,还有『瓷都』景德镇,毕竟,瓷器就是中国的代名词。 在景德镇, 既有价值连城的元青花梅瓶,又有十块钱一箱的廉价日用瓷器, 既有天子钦定的御窑,又有慕名而来的外国陶艺家作坊,在这里你能看到瓷器的完整产业链和丰富形态。景德镇因瓷闻名,又不只有瓷器,这里有工匠、有艺术、有生意、有生活。跟我一起来探索景德镇吧~ 接下来,你将迅速get到这些瓷器知识点: 景德镇是怎么成为瓷都的?传说中的鸡缸杯是什么?柴烧是不是比气烧高级? 另一家酒店前台的背景墙 01 中国陶瓷博物馆 3200万的元青花梅瓶 瓷器,我们中国人太熟悉了,生活里每天都在用,然而一细说工艺、风格、这个窑那个釉,又似乎太复杂了,除了从业者和资深藏家,普通人从来都搞不懂。 为了对瓷器有一个基本概念,我推荐第一站先去逛中国陶瓷博物馆。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景德镇以帝王年号得名。那时候,景德镇就已形成了完整的陶瓷工业体系,因此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 “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 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在陶瓷博物馆,你能了解到景德镇陶瓷业的千年发展历程,陶瓷器制作工艺和工序,以及青花瓷、粉彩、青白瓷、釉里红等经常听说又不知其然的相关名词。 另一方面,陶瓷博物馆里当然少不了许多陶瓷器珍品。 比如元代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青花采用西亚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器型典雅古朴,为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存世量极为稀少,据说全世界不超过300件,一只与它类似的梅瓶在迪拜拍卖时曾估价3200万人民币! 还有你可能听说过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它是明朝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因为杯子上绘 有公鸡母鸡小鸡而得名,极少流传到民间, 早在万历年间就已“博银百金”“值钱十万”。 当代明成化鸡缸杯仅存约10只, 2014年,收藏家刘益谦以 2.8124亿港元 拍下一只,刷新了中国瓷器的拍卖纪录。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只,但有专家认为是晚明仿制品。而陶瓷博物馆展出的是一只成化年间的半成品、一只现代复制品。 在陶瓷博物馆,你能看到景德镇陶瓷在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眼睛看过好东西,再去买买买心里就有数啦。 02 御窑博物馆 也是网红打卡点 御窑博物馆景区包含了几大部分: 御窑厂遗址、博物馆旧馆、博物馆新馆和非遗展示区。 你在小X书刷到的网红打卡点是博物馆新馆。 御窑,顾名思义就是为皇家烧制瓷器的窑。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官窑浮梁磁局,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基础上建立御窑厂,自此御窑厂明清两代烧制皇家瓷器600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82年,考古学家在基建工地抢救发掘出官窑遗址。 跟陶瓷博物馆相比,御窑博物馆旧馆的面积和藏品规模都较小,不过我在这里get到了 关于瓷器修复的知识。 在古代,御窑厂烧出的有瑕疵的瓷器会被敲碎,以免流入民间,考古学家这些年来 已经将御窑厂遗址挖掘出的陶瓷碎片修复出上千件精品瓷器。 考古修复完全忠实于原物, 必须留下修复痕迹, 让人能轻易分辨出哪部分是原器物,哪部分是修复。如果一个碗缺失了一块怎么都找不到了,缺了的这块 只能用白色材料补齐, 而不能画上跟原物一样的花纹。 所以,以后我们参观博物馆,就不要再嘀咕“怎么修复得那么难看”啦! 另外,通过 金缮或锔瓷 来修复瓷器,化残缺为美,也是非常高级的修复手段,修复过的瓷器甚至比完美无瑕的同款价值更高。景德镇有些店就专门出售这类瓷器。 【豆知识】 锔瓷工艺是在两块需要拼接的瓷器碎片边缘上钻孔,再用金属锔钉铆在一起。瓷器本身就不厚,钻孔既不能钻透更不能破坏瓷器,对手艺要求非常高。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瓷啦。 而博物馆新馆就是妥妥的网红气质了。 由8个大小不一的红色砖造拱形结构组成,灵感来自于拱券柴窑,在光线好的时候,拍建筑光影和水庭倒影都很美。新馆由建筑师朱锫住持设计,于去年建成但还没有展品,今年大家应该可以看到了。 御窑厂位于 景德镇历史街区中心, 周围的古民居在修复改造中,除了看展和拍照以外,大家可以找一个制高点眺望一下,脑补当年御窑厂鼎盛时期,周围密布窑工住宅和私家民窑的样子。 墙角这些是匣钵,烧制瓷器时的容器,废弃的匣钵垒起来就成了景德镇的独特风景 03 景德镇雕塑瓷厂 做陶、拉胚、烧窑都在这 看了两个博物馆之后,我们可以轻松些了。 景德镇雕塑瓷厂已经停工,如今成了 青年陶艺家聚集地 (也是知名的乐天市集所在地)。这里做瓷的配套设施齐全,陶艺家可以轻松得到瓷土、做好了土胚送去窑里烧,无论是制作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大大降低。 就连国外的陶艺家也慕名而来成为“景漂”, 说到老外艺术家的密度,这里很可能是全国最高的地方之一。 作为普通游客,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真实的瓷器制作过程,参观日本陶艺家设计的无烟柴窑(热量不浪费,旁边有个小烤箱烤红薯!),幸运的话还能看到开窑,听老师傅给你介绍怎么透过小孔观察窑里的火候。 无烟柴窑 气窑 气窑开窑 你可能见过一些瓷器以“柴烧”为卖点,柴烧是不是就意味着高端呢? 把烧窑比成烧饭你就容易理解了。柴烧相当于柴火烧饭,需要人工添加柴火,温度控制全凭经验,而电窑、气窑就相当于电饭锅做饭,温度稳定,成品也比较稳定。 这只是工具不同, 跟瓷器好坏和价值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小电窑 04 培荫堂釉料店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培荫堂釉料店既不是景点也不是瓷器店,而是行业中的重要一环。它不适合普通游客去,但如果你对陶瓷有特别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瓷器需要上釉,釉料有无数种颜色,有些釉料烧制时还会产生窑变, 釉料店就相当于瓷器界的颜料店。 培荫堂在业内非常有名,店里贴满国内外名人跟老板娘的合影, 其中有大英博物馆馆长! 光是青花就有满满一个货架N个色号,让人不明觉厉。 请教了老板才知道, 原来不同朝代的青花,色彩是有轻微区别的, 元青花跟后面的朝代相比就是要黯淡一些,而仿制瓷想要做到高度还原,就要选对相应的青花釉料。真是门大学问啊! 康乾年间的青花也有好几种色号 另外,景德镇郊外有座山叫高岭山,用这个地方的土做出来的瓷器特别洁白细腻, 后来人们就把做瓷器用的土都叫做高岭土。 现在高岭山已经被保护起来成为矿山公园,宣传瓷土的历史知识,禁止开采。 从游客角度来说体验平淡,路途遥远,可以不去。 开采高岭土的矿,为防止矿工夹带瓷土,矿工下去都要光着身子 05 丙丁柴窑 拍照不错,然而… 你在小红书上刷到的景德镇打卡照,可能80%都是在丙丁柴窑拍的。 丙丁柴窑 模特 Mingo 丙丁柴窑是个使用中的窑,但因为比较大,要集齐很多土胚才能一起烧制,一年大概也就烧一两次。除了柴窑本身,还有更大的框架空间,像个大厂房(当然比普通厂房要美得多),这就是大家拍照的地方了。 窑主人为什么要造个这么大、使用率这么低的窑呢?一句话:有钱任性。 它用了 清水混凝土墙,加上有许多镂空窗、拱形结构和台阶, 再加上有看似随意摆放实际上很有美感的素坯和匣钵(烧窑时装陶瓷坯的耐火容器),拍照就很好看了。 不过呢,清水墙做得比较糙,经不起细看,外面的环境也未经修葺, 过于粗放 (可以对比我写过的顺德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墙诗人安藤忠雄作品)。 另外从景德镇市区过去路途遥远,开车单程要一小时。 给决定去的同学几个拍照tips: 一早去光线比较好 穿素色衣服跟环境比较搭 带长焦镜头,拍全身或半身照更有纵深感 06 瓷宫 值得敬佩,然而… 模特:Mingo 瓷宫背后也有个很任性的故事: 80多岁老太太余二 妹用了5年时间, 耗费6000多万, 使用6万多件瓷器建造了一座造型犹如永定土楼的瓷宫。对于老太太的想法和执行力我还是很佩服的,只是个人对于这种花花绿绿的马赛克风格兴趣一般。 拍照tips: 瓷宫的色彩很丰富,拍人像特写并不好看,最适合用无人机从空中俯拍。 如果没有无人机,二楼窗口也是个好机位。 本期作者:骆仪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