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4月26日,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发布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据介绍,年内京津冀协同工作涵盖12大类70项180条重要事项,突出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突出“两翼”联动、突出通州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突出以协同创新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突出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带动环京地区发展。 产业:数字赋能津冀传统优势产业升级 如何构建区域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更好转化,更好实现北京创新、津冀转化、区域联动,一直是京津冀产业协同需要攻坚的重点。 据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介绍,按照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将加快构建构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对京津冀地区科技扩散能力和影响力,推进“三城一区”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京津冀范围内实现产品化产业化。 “资源禀赋限制,天津、河北产业能力有限,难以与北京龙头企业有效适配,产业链也难以充分衔接;即便产业链上部分企业外迁,但迁出的很多仅是与企业相关产业或部分应用场景下的工厂或企业,其产业能力与龙头企业面向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存在断层。”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认为。 在他看来,加强三地产业关联,北京需要在疏解腾退的过程中,更多考量功能性输出而非简单的工厂企业外迁。例如,形成母公司在北京,新场地、子公司在天津和河北的排局布阵,进而加强协同带动效应。 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协作水平,刘伯正也披露了年内产业协作的重点工作方向。例如,发挥北京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多元化产业合作模式,吸引一批优质生态链企业在京津冀布局;在津冀打造技术升级改造应用场景,数字赋能津冀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和管理,提升平台承载力和吸引力;同时,联合津冀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台推介展示和企业对接活动,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符合功能定位的资源和产业向平台精准转移、集聚发展。 实际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产业对接和创新协作方面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据统计,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2000家,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累计88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1410亿元。 公共服务: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扩面 “想要留住人才,就要为他们解决‘宜居’和‘宜业’的问题。这便需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创业条件,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认为。 在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要点中,明确将继续合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教育方面,推动京冀中小学跨省域合作办学,开展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发挥京津冀职教集团(联盟)作用,促进职业院校服务能力升级;医疗方面,推进与河北廊坊、张家口、唐山、承德、保定等重点地区医疗卫生合作,推进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资料共享,逐步扩大互认覆盖面,推进京津冀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扩面,加强就业、养老、社保等政策衔接。 在此之前,三地已协同组建了16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14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4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4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1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省市176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 此外,会议期间,刘伯正还专门介绍了年内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我们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北京分内之事,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 据他披露,今年将抓好“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建设,预计年底前,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项目将实现竣工,医院项目将主体结构封顶;协助开展教师、医生、护士等招聘和培训工作,会同雄安新区研究编制支持办学办医工作方案;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大工程,深化公共服务对接合作,继续开展教师互派、课程共享等活动,派驻专家开展帮扶指导;结合雄安新区发展需要,支持做好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出台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鼓励北京市属国企参与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力争建成京雄高速北京段市界至六环段等。 交通:市郊铁路副中心线(西段)等工程将开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七年多以来,三地发展路径逐渐从“集聚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交通要素则为资源、人才、产业的流动和转移铺路架桥。截至目前,“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有序实施,国道109新线高速开工建设。 在今年的重点交通项目中,包括加快建设交通网络,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市郊铁路副中心线(西段)等工程,强化对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及环京地区服务能力。加快国道109新线高速、京哈高速拓宽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大兴国际机场与首都国际机场联动发展,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 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工程众多。截至“十三五”末,围绕大兴国际机场快速连接京津冀及全世界的各类交通工程全面铺开;“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据了解,未来京津冀地区将织密一张“四纵四横一环”交通网,搭建起依托各个方向综合运输大通道的交通骨架。今年底起,市民从西南六环上京雄高速,一小时内即可抵达雄安新区。根据市发改委规划,下一步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为基本骨架,加快推进区域交通网络化布局,力争形成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