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波形护栏厂家 https://www.bctmo.com/hulanban/6521.html 文丨难得君 今年五一从公布放假安排,就一直被吐槽。可真到了放假,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从30日下午开始,各高速公路就开始进入了拥堵状态。 深圳:
湖南:
四川:
山东:
从5月1日开始,各大景区开启了人海模式。 八达岭长城:
北京故宫:
山东泰山:
洛阳龙门石窟:
黄山迎客松:
杭州西湖:
上海外滩:
上海南京路,武警拉链式人墙:
凤凰古城:
成都春熙路:
重庆洪崖洞:
广州塔:
苏州拙政园:
所有停车场爆满:
进景区堵车,停车场排队,取票买票排队,进景区排队,乘观光车排队,上厕所排队,吃饭排队.... 有网友说,排队5小时就玩2分钟。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据@北京铁路发布紧急通知,因京广高铁大风影响铁路供电,多趟高铁晚点。
据财经新闻报道,今年的五一的出行车数人数将创下历年来的最高值。预估2亿人次出游,可能成为史上最热“五一”黄金周。 高速公路的拥堵程度也将成为历年最高。与去年五一相比,涨幅预计超10%。
我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到人多就怕。说实话,我几乎没在五一、十一大假出行过。春节是没办法,要回老家陪父母过年,躲不过拥堵。 前年暑假,我和好友两家人带娃去贵州自驾游,在各景区里被太阳烤着排队那滋味,到现在都心有余悸。结果,娃太小,他不觉得好玩,大人小孩都被折磨的一点好心情都没了。 大多数的打工人是没有年假的,一家人能够找到一个全家人都有空的时间外出旅行,只有几个大假,就算是知道拥堵,也要硬着头皮出行,这是大家最现实的无奈。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旅游也是多数人心里的一个解不开的结。 也就是说旅游,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不可替代的休闲方式。 旅游的意义大不大?当然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但是在一路拥堵,臭汗淋漓中的旅游,真的就那么有意义吗?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旅游的形式大于实质。 就拿长城来说吧,不是有句话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吗,我去打卡了,代表我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至于这些景点背后的故事,意义,以及我在此时此地的体验和感受,则显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老子来过了”!发朋友圈也好,聊天也好,多少有了炫的资本。 而现在国民家庭经济条件变好,公共交通的便利,私家车的普及,都为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同时为那些高价门票景点贡献了鸡地屁。 写到这里,声明一下,我丝毫没有贬低和讽刺外出旅游的人,我只是谈一个现象。 这种集中出行的弊端,我就不多说了,我想闲扯另外一个问题。 在人头涌动的著名景点,挤一身臭汗,遭受各种折磨之外,究竟能感受到什么,能获得什么,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忽略的问题。 那既然如此,长达5天的时间,为什么非要逼着自己去受折磨呢,难道就找不到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干吗? 5天时间,足够看几本平时没有时间看的好书;5天时间可以和孩子学会一样毫无用处的技巧—比如,陶艺;5天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郊区野营和爬山;5天时间可以和家人孩子一起锻炼身体,打打球...... 然而这些事情对很多人来说,相比于外出旅游,毫无意义。 大多数的人,也找不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事。 我们看看人们日常的生活,上班忙工作,下班忙鸡娃,周末应付孩子的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还有冷不丁的各种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升迁乔迁的酒宴。 大多数的成年人有持续的兴趣爱好吗? 有精力去钻研一样既不能挣钱,又不能提拔的事情吗? 少之又少。 反而打麻将,k歌,喝酒是多数人持续的日常爱好。 就像卓别林演的角色一样,我们多数人成年之后,慢慢变成了工具人。
我们为了生存疲于工作,为了孩子不重蹈覆辙,拼命的鸡娃。 唯独,我们没有自己。 我们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变得死气沉沉。 富兰克林说“Somepeopledieat25andaren'tburieduntil75.” “死于25岁,葬于75岁。” 这里所谓的“死”是指激情的褪去、梦想的幻灭,是指精神的死去。 视频:《Inthefall》 或许,我们都像视频中的中年人一样,少年时也曾经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但是工作之后开始每天忙忙碌碌,循规蹈矩地生活,直到至死方休。 事实上,一个人的一辈子,可以同时是音乐家、发明家、诗人、厨师、CEO……只要你利用好自己的每一次生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可以先改变自己。 今天话题扯的有点远,祝朋友们节日快乐!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