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刚出道的黑客搞瘫美国!他们边搞钱边捐款,还说俄国人不打俄国人

2021-05-17| 发布者: 黄石新闻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贾浩楠金磊发自凹非寺量子位报道|公众号QbitAI俄罗斯黑客,刚刚搞了一个大新闻。一伙去年8月才“出道”的黑客......

  贾浩楠金磊发自凹非寺量子位报道|公众号QbitAI

  俄罗斯黑客,刚刚搞了一个大新闻。

  一伙去年8月才“出道”的黑客,劫持了一家美国公司的燃油管道运输管理系统,声称“不给钱不放人”。

  于是,能源公司立即关闭系统。

  

  此举直接导致美国东海岸8800公里汽油输送“大动脉”瘫痪,首都华盛顿和东部17州,全部进入紧急状态。

  与此同时,汽油期货也飙升至三年新高…..

  直到现在,绝大部分管线运输仍然没有恢复。

  搞出了如此大风波的DarkSide黑客团伙,竟是“网络侠盗”,一面敲诈,一面把敲诈所得捐给慈善组织!

  收获一大批网友追捧的同时,也让一众国外网络安全专家瞠目结舌。

  而FBI介入调查后还发现,这伙俄国黑客还挺爱国,勒索软件会自动避开所有俄语网站和公司…

  美国输油“大动脉”被黑

  此次的事件,发生在美国时间上周五(5月7日)。

  当天,ColonialPipeline公司的部分网络遭受到了攻击。

  黑客获取了100GB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密,限制了访问,以此要求赎金。

  他们声称,如果不支付赎金,他们就将其数据泄露到互联网上。

  

  第二天,ColonialPipeline便发布了声明,表示“已经确定这次事件与勒索软件有关”。

  但从当天的声明来看,还未找到“真凶”,只是让第三方网络安全公司介入调查。

  尽管黑客尚未入侵控制输油管线物理设施的网络,但ColonialPipeline仍然采取了应急措施:

  主动关闭一些系统,停止其管道的运作。

  

  而在关闭的系统中,就包括主要的一些主要线路(1号、2号、3号和4号线),其中就包括连结墨西哥沿岸炼油厂与美国东部地区的线路。

  这条线路每天运送约250万桶汽油,占到了美国东海岸供应量的45%。

  

  虽然ColonialPipeline每天都在官网更新维护进度,但似乎这一切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事发48小时,依旧“宕机”。事发72小时,主线“需要认真的修复,我们需要时间”。

  

  然而,随着ColonialPipeline主线“罢工”时间逐渐延长,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在发生着。

  例如截至周日(5月9日),美国汽油期货涨逾3%,达到了每加仑2.217美元的价格。

  据了解,这是自2018年5月以来最高,与此同时,美国取暖油期货也跳升至2020年1月以来的高点。

  

  就在同一天,美国便宣布“17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进入紧急状态”。

  具体来讲,就是放宽这些地区的石油产品公路运输的限制,防止燃油短缺。

  迫于压力,ColonialPipeline在周一(5月10日)发布声明称,公司4号线管道目前已经在人工情况下暂时恢复运营,但其他线路仍在关闭状态。

  事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但这背后的黑客,到底何许人也?

  

  周一,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布的调查结果,让一个俄国黑客团伙进入到了大众的视线——DarkSide(黑暗面)。

  DarkSide来者何人?

  黑了美国最大的成品油运输管线网络,逼得十几个州进入紧急状态,甚至FBI也闻讯赶来,总统拜登都亲自过问了。

  DarkSide这次玩得确实挺大。

  根据路透社报道,惹出这么大风波,DarkSide坐不住了。

  他们发表声明说,本意并不是想引起任何社会问题,只是想挣钱,组织跟世界上任意一国政府无关,也无意卷入任何政治风波。

  

  但是这份声明中,DarkSide并没有明确这次勒索到底要多少钱,ColonialPipeline公司也没有对这份声明做出回应。

  主动声明解释动机,这在勒索赎金的黑客行为中实在罕见。

  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网络安全公司Cybereason的说,像DarkSide这样的勒索软件组织依赖于“谨慎低调”的行事风格,不吸引过多执法部门的审查才能一直把这门“营生”干下去,但此次网络攻击引却发全球关注。

  所以他们才会主动发表声明。

  那么这个所谓“黑暗面”的组织,到底是什么来头?

  

  除了FBI初步调查结果指向俄罗斯境内,其余的信息外界一概不知。

  但“黑暗面”自从去年8月现身以来,可谓是“战果累累”。

  他们有一个独立的网站,上面炫耀式的列出了已经得手的案例,敲诈了哪些公司,弄到手多少钱…

  

  △受害公司屏幕上出现的勒索信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声明中说他们“不想杀死企业”,并且“只会攻击能够支付所要求金额的公司”。

  同时他们还说自己“一向信守诺言”,只要赎金到位,一定不会继续为难目标。

  而得手后,“黑暗面”还有更加惊人的举动。

  他们把一部分赎金,捐给了慈善组织!

  这在敲诈勒索界,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在博客中,“黑暗面”贴出了所谓“善款”的收据,详细到组织名称、机构代码、传真地址,还有收款方ID哈希值等等信息。

  

  上面的这张收据中,收款的是一家名为“国际儿童基金会”的组织,为印度,菲律宾,哥伦比亚等等不发达地区儿童提供帮助。

  

  △另一笔捐款,给了帮助非洲获得清洁水源的项目

  不光给慈善组织捐款,“黑暗面”还盗亦有道。

  网站有一个“道德”页面,列出了不会成为攻击对象的组织。

  

  其中包括医院,学校,大学,非营利组织或政府机构等等。

  “俄国人不打俄国人”

  俄罗斯除了彪悍的战斗民族,还有出类拔萃的黑客。

  美国网络安全技术公司CrowdStrike发布了《2019年全球网络安全威胁报告》,里面提到了一个名为“突破时间”的概念,指的是入侵者从发起攻击,到成功获得系统权限所需的时间。

  CrowdStrike利用大数据,为各个地区的黑客攻击速度进行了一次排名。俄罗斯黑客的突破时间为18分49秒,远远领先于第二名朝鲜的2小时20分14秒。

  

  国人与俄罗斯黑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应该还是在遥远的WindowsXP时代。

  XP刚发布的时候,大家只能眼巴巴看着却又无可奈何。第一款盗版XP,就是由俄罗斯流传过来的,也就是所谓的“俄罗斯破解版”。

  

  俄罗斯黑客还干过很多大事:他们曾多次成功入侵五角大楼的电脑系统、破解了微软的源代码,入侵北约网站,从西方国家的银行偷窃了上百万美元。

  如果受害者想要求助于执法部门,他们也不屑一顾,甚至在勒索信中提供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和内务部的网址,以示“体贴”。

  之前代号为“奇幻熊”(FancyBear)的俄罗斯黑客组织,入侵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数据库,公布了多名服用违禁药物运动员名单,其中包括不乏多名体坛巨星。一时间舆论大哗,事件至今都仍在发酵。

  俄罗斯黑客技术高、口碑好,在国际上享有非常高的“声誉”,而且,还爱国。

  

  没错,这次“盗亦有道”的“黑暗面”,给自己的家乡网开了一面。

  网络安全公司Emsisoft分析了“黑暗面”使用的敲诈软件,发现它的打击目标是英语网站和公司。

  该软件经过编码,系统会先检查系统使用的语言,如果是俄语,直接就退出勒索锁定进程。

  而且不光是俄罗斯,其他东欧国家的语言也不会触发攻击。

  “黑暗面”还照顾到了之前的东欧社会主义兄弟。

  

  所以,达瓦里氏,别紧张~

  对了,拜登最新声明,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俄罗斯官方涉事。

  网络侠盗,还是沽名钓誉?

  劫富济贫,黑客中的“罗宾汉”,这样的举动让外国不少媒体和安全专家瞠目结舌,一时语塞。

  网络安全公司Emsisoft的专家表示:

  犯罪分子希望通过这些捐赠实现的目标尚不清楚,也许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内疚感?或者出于自负的原因,他们希望被视为罗宾汉一样的人物,而不是无良的勒索者。这是勒索组织第一次将利润捐赠给慈善机构,不管动机如何,这无疑是非常不寻常的一步。

  网络上也为这样的行为炸开了锅,有人直接宣称,“黑暗面”的诞生,是当今世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当然,也有人指出了“黑暗面”搞这种捐赠行为的虚伪和无效。

  

  假如黑客真的是想帮助慈善组织,那他们就应该闭口不谈捐赠。事情曝光以后,接受捐赠的组织实际上被摆到了尴尬的处境。

  这样说确实没错。

  之前“被”捐了10000美元的国际儿童基金会,后来发表声明说,如果证实捐款来自敲诈勒索所得,那组织无意保留这笔收入。

  “黑暗面”是真的劫富济贫,还是恶意炫耀?你怎么看?

  [1]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4591761

  [2]https://www.acronis.com/en-au/articles/darkside-ransomware/

  [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8644629/answer/1878009829

  [4]https://www.colpipe.com/news/press-releases/media-statement-colonial-pipeline-system-disruption


Bitfinex https://www.btc17.com/66565.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黄石新闻网 X3.2  © 2015-2020 黄石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