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刷朋友圈时,一时兴起,数了最新发出来的十条动态,这十条动态,有五条是宣传广告、三条是帮人转发,只有两条读起来是有温度的语言。 那一瞬间我忽然开始想念曾经鲜活有趣的朋友圈,一天能刷到100条不同内容的状态,有数不清的有趣灵魂不停更新着琐碎的日常。 会和小伙伴自由地分享生活,即便是很蠢的事,也会肆无忌惮地晒出喜欢的东西,就算很幼稚。 那时候的朋友圈简单纯粹、真实美好,人们大胆地爱着、恨着、年轻着。
谈了恋爱会大方地在朋友圈里公开,甩上苦想一夜的句子求祝福;收到礼物的一瞬间就开始在脑海中构图,要找个被阳光照着的桌角,拍好看的照片放出来展示。 上课被前面的同学挡住,会发一条朋友圈调侃自己是"武大郎身形";逛街热到汗流浃背,会矫情地说"需要一个冰冰凉凉的草莓甜筒"。 流行接力的那段时间,我把8岁就认识的闺蜜晒了出来,写上"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的句子,然后热情地评论看到的人赶紧@出你的好友。
2015年过年,我跟风发了一条红包测试"据说只有1%的人懂我的新年愿望",猜想着会有人默默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还偷偷了解过自己奇怪的小癖好。 年轻时的分享欲,赤裸又单纯,不必纠结发送前的"谁可以看"该怎么设定;不用顾虑着杠精读完会嘲笑,甚至在背后打你小报告。 那时的自己确实不懂得复杂的社交潜规则,也不了解圆滑通透的处世之道,但那一年的朋友圈却给了我们十足的安全感。
恰好今天是晴天,恰好上午没有课,恰好我们买了一样的衣服和鞋,恰好彼此心情都不错,就发个圈组团开心一下。 那时候你在朋友圈,可以看到所有朋友的喜怒哀乐,可以在评论区聊得兴高采烈,那时候你的朋友圈,没有滑不到底的通讯录列表,但却有你时刻能联系的人和你想永远在一起的人。 现在的朋友圈再没有这种"想当然"的快乐了,铺天盖地的小广告滑得人手指酸痛也不见底,偶尔夹杂在其中的几句短话可能还是"今日工作,不能接听电话,请谅解"。 也许是因为都长大了,也许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们开始把天马行空的想法藏在心里,只留下陌生的"官宣"。
我们到了一个发条朋友圈都要深思熟虑的年纪,微信上不再只有"百无禁忌"的死党,不断更新的联系人列表时刻告诫大家要绷紧"成年人理智的神经"。 芝麻大的小事不值得到处去说,被领导看到也实在不妥;有了不错的男朋友不会放图,害怕外人觉得自己是在臭显摆。 以前关系不错的小伙伴渐渐消失了,你几乎看不到他们发状态,偶尔牵挂地点开头像,还会被"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几个字挡在大门外。 放肆张扬的青春慢慢远去,激情活跃的聚会也会曲罢散场。我们时常在吐槽现在的朋友圈没意思了,没意思的不是朋友圈,明明是不再年轻的我们。
昨天妹妹兴奋地告诉我她会骑行自行车了,还提醒我去看她发的"穿梭校园"小视频。 点开她的朋友圈,熟悉的感觉铺面而来,她用搞怪夸张的绿色鲶鱼当头像,高调宣誓着"莓有烦恼"。 她说自己的心情会随天气阴晴变化;吐槽做实验做得脑袋疼,急需"合理翘课"的借口;她在朋友圈求助"18岁了,身高还能窜一窜了吗?"
原来,始终有人在朋友圈甜蜜地分享着男友送自己的口红;半夜睡不着时,还是有人会发伤感的情歌,然后开始单曲循环。 原来,充斥着广告和沉默的朋友圈只是我们的,不是年轻人的。年轻人的朋友圈里,依旧有说不完的笑话,有讲不完的故事,有坦诚可见的爱情,有亲密无间的友情。 我怀念的,或许不是微信的状态,而是一段时光,是恨不得昭告天下的友情,是无所顾忌冲动表白的爱人,是那种骨腔里澎湃着年轻血液就不会畏惧的快乐。 我们舍不得的,其实是逝去的青春和陪我们走过青春的人。 微信更新换代,历久弥新,其实变的从来不是微信,而是我们。 关注"蕊希"视频号 我开GTI,莱科宁只开一辆普通Polo,在纽北跑圈速,我能否轻易秒掉他? http://www.donowschool.com/qiche/985.html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